深圳市宏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文章列表
跨境电商拥抱半托管,这次是Temu还是阿里国际的局?奇偶派关注2024-02-210 评论0 浏览0 收藏24 分钟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考虑产品的功能性、稳定性、安全性、合规性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考虑产品的易用性全托管席卷跨境电商不足一年,半托管模式又成为新晋顶流,未来Temu所唱的戏份将会越来越重,而其稍显“特立独行”的半托管模式的重要性,也将得到展现。进入2024年,“半...
热点创意抢鲜看,三月营销日历来啦!运营派关注2024-02-230 评论1861 浏览6 收藏17 分钟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考虑产品的功能性、稳定性、安全性、合规性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考虑产品的易用性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三月就要来啦!品牌们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开始新的营销大战了。小派为你送上这份三月营销日历,热点创意抢鲜看,助力抢跑营销大战,解锁营销新篇章!想要做好开年**月的营...
Sora要把抖音们团灭了?蔚然先声·2024-02-24 09:30关注没人能说准Sora将要颠覆什么正月还未过完,科技界便发生3件大事。一是英伟达推出Chat With RTX,将每个人的电脑变成本地化系统大模型;二是谷歌AI推出了Gemni1.5版本,与GPT-4相比,可处理超过100万个token的输入窗口;这两件事似乎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还有一定距离。但第三件事却刷爆了每个人的朋友圈—...
淘宝引入微信支付,想抢拼多多的中老年用户知危关注2024-02-230 评论1854 浏览2 收藏10 分钟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考虑产品的功能性、稳定性、安全性、合规性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考虑产品的易用性大厂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最近又有了新进展,有用户已经发现,淘宝可以用微信支付了。虽然还在测试阶段,但这波动作还是引起了广泛讨论,这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便捷、高效将逐渐取代繁冗和...
2024年AIGC+教育行业报告来源:艾瑞咨询 2024/2/4 12:15:29分享所属行业:教育行业报告类型:免费报告页数:58图表:45¥0加入收藏下载报告在线浏览报告简介宏观上,如果把人工智能看作一种生命体,AIGC+教育的内涵其实是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的交互和培育问题。中观上,AIGC技术在知识量、信息获取和处理方面的强势能力,迫使教育界进一步反思现有的教育框架,包含教学主体、教学内...
当前位置
新闻详情

为什么华为的车只能越卖越贵?

3
发表时间:2024-06-11 12:21

为什么华为的车只能越卖越贵?

AutoReport·2024-06-11 12:02
“华为跟车企合作之后可以降低软件成本,但是没有一个人会帮他降低硬件成本。”

端午假期最后一天晚上,余承东发朋友圈祝贺鸿蒙智行全系端午三天大定突破7000台。“持续领跑高端豪华新能源赛道!”‍‍‍‍‍‍‍‍‍‍‍‍‍‍‍‍‍‍‍‍‍‍‍‍‍‍

从“高端”到“豪华”,从问界到享界,已经更名为鸿蒙智行的华为智选车,在越卖越贵的赛道上越走越远,与新势力们当下的普遍走向并不相同。

不久前,小鹏汽车宣布将会在本月发布全新的子品牌MONA,预计MONA首款车型售价或为15万;5月15日蔚来也在上海发布了全新品牌“ONVO乐道汽车”,其首款车——家庭智能电动中型SUV乐道L60亮相并开启预订,预售价21.99万元起。

至于MEGA失利后推迟了纯电SUV上市计划的理想,目前收缩阵线专注在了卖增程车上,最近用降价策略刺激了一波销量。而MEGA的失败,不仅代表着理想转纯电尝试的失败,也代表着其价格体系冲高的失败。

总之为了在淘汰赛中生存下去,新势力品牌中现存两个流派:一是固守现有的地盘和价格区间,二是向下走,寻求销量扩张的更大空间。只有华为是个例外。

5月31日开启预售的华为鸿蒙智行第三个品牌享界的首款车——定位行政级豪华旗舰轿车的享界S9,预售价为45万元-55万元。继M9之后,夯实了华为系车型定位“豪华”的价格区间。当然后面还有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尚未定名的***豪车。

从问界到智界再到享界,价格从25万加码到50万,甚至还将上探100万级……华为似乎想用智驾这张牌,通杀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

**** [ “不得不”越卖越贵的华为汽车]

问界M5、M7从25万到30万+的定价还算是增程SUV市场的主流定价水平;智界S7二次上市后(24.98万-34.98万)的定价,无疑是本着宁愿多给配置也不拉低售价的原则;价格再攀新高45万起步预售的享界,无论对比蔚来ET7还是终端优惠后的BBA“56E”,都没什么性价比可言了。

有人评价,拉低售价容易影响品牌口碑和定位,所以华为的做法更像是在降价潮上保证口碑的无奈之举。余承东最近在发布会上的话术,也变成了“卷价值而不是卷价格”。

但余承东的另一个“苦衷”——价格打不下来,或许才是真相。

今年4月的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上,余承东说,“30万以下车用华为高阶智能驾驶,都是在亏本卖。”他进一步表示,华为目前因为供应链、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受制裁,造成智驾的成本还有点偏高。

华为智驾的成本高,在业内是人尽皆知的事实。目前,华为智驾团队已超过7000人,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300亿。

对比之下,比亚迪和小鹏汽车智驾团队在3000-4000的规模;小米三年,投入3400人、总共300亿,有了**款车小米SU7的问世。而华为的300亿仅仅是智驾的投入。

在创新研发的投入力度上,华为称第二,国内企业估计没人敢自称**。具体到汽车业务,从软件算法到智能芯片自研,任何一家新势力也都难以望其项背。这也是为什么华为智驾虽起步不算最早的,但依然快速跻身**梯队的原因。

除了华为自己的投入成本,还有合作伙伴的成本。

车展期间一位合资企业高管层吐槽:“华为跟车企合作之后可以降低软件成本,但是没有一个人会帮他降低硬件成本。每一家有自己的供应商、零部件体系,不可能形成一个平台,不能复用。”

在他看来,这是华为鸿蒙智能行注定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华为汽车即使越卖越多,也将无法实现大幅度降低硬件成本。

对于现在的华为汽车来说,技术的护城河有了,但是像比亚迪一样的成本护城河确实尚未建立。

打不下来的成本、华为汽车坚持的中高端定位,加上鸿蒙智行旗下各品牌之间需要定位区隔,以及余承东的盈利压力……种种因素叠加,让华为汽车定价越来越高成了必选项。

NO.2 [ 卖的贵,就能盈利?]

大量人力财力的投入,也导致从2021年到2023年,华为车BU分别亏损了100亿、80亿、60亿。

三年前,任正非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的声明。提到华为应该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削减一切不赚钱的业务。可想而知几年来余承东身上的盈利压力有多大。也因此,余承东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盈利和亏损的问题。

由于销量规模还没起来,华为车BU去年还是华为体系中**不盈利的业务单元。不过今年5月,余承东已经宣布了车BU的“盈利”。他表示,今年一季度华为智选车、车BU已经全部扭亏为盈。

与华为车BU同时盈利的,还有其合作伙伴赛力斯。

根据日前赛力斯对外发布2024年**季度报告显示,赛力斯一季度净利润转正,结束了连续4年的亏损态势。而2023年全年,赛力斯净亏损还高达近24.5亿元。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季度,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约265.61亿元,环比增长38.61%,同比增长421.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8.4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车BU和赛力斯同时盈利的**功臣是问界M7。去年8月,耗5亿巨资改款后的新问界M7,趁着华为手机Mate 60的热销,收获了巨大关注度和终端订单。问界品牌也由此起死回生。

截至5月底问界新M7Ultra版上市的时候,M7的订单量已经累积达到18万个。

但繁华背后,隐藏着华为汽车的多重困境。

为什么如此热销的M7才推出8个月就要升级换新?因为开局漂亮的M7如今已有增长乏力的迹象——今年以来M7的销量从月销3万台跌到了4月份的9000台,5月份由于官方没有公布具体车型数据,综合估算M7销量大概在8000-9000台左右。

用新车迭代制造新一波消费刺激,虽然粗暴但有效。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华为手机慢慢退烧,问界M7 Ultra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终端销量?问界的巅峰又是否已经过去?均尚未可知。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问界M9由于成本过高,现在的价格依然是在赔钱卖。‍‍‍‍‍‍‍‍‍‍‍

可以确定的是,已经盈利的车BU,想要继续在下一个季度保持盈利,并不容易。因为余承东目前的难题远不止问界M7。

智界S7在二次发布后销量有所抬升,4月份销量达到了5012辆,5月回落到3455台。这样的销量规模必然是没有达到盈利标准的;

将在8月上市的享界S9,不说单挑BBA C级轿车的难度有多大,单说华为与北汽的合作磨合是否也会遭遇当初智界S7交付困难的类似情况?而北汽之后还有江淮,新一轮从0开始的“折磨”;

据了解,鸿蒙智行端午假期三天的7000大定,6000都是问界贡献的;‍

此外,越卖越贵的华为汽车,必然将面对向上越收越窄的市场规模,以及对品牌积淀的考验……

总之,一季度车BU的盈利只能算是给华为汽车继续前进打了剂强心针,后面还有一个“加强排”的问题等待余承东去攻克。

NO.3 [写在最后 ]

去年华为车BU分拆独立,子公司“引望智能”已经注册。目前华为已邀请长安、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奔驰、奥迪、一汽等车企参与融资。

利用外部资本搞活新能源汽车,是这几年汽车行业的惯常玩法。缺钱的华为车BU独立融资,至少可以暂时卸掉盈利的包袱,轻装远行。有金融机构人士表示,该合资公司的估值达到上千亿元。

时至今日,华为汽车依然是汽车行业一个独特的存在,有人感谢华为带给汽车智驾的巨大声量,更多人期待华为汽车真的能成为中国中高端汽车的一张名片。

任重道远,余总加油。实在不行,咱还是自己造车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Report 汽车产经”(ID:autoreport),作者:于杰‍‍‍,编辑:杨光,36氪经授权发布。


分享到:
当前位置